Inside Out 2 腦筋急轉彎2

個人認為Inside Out 是一個滿吃頻率的作品

喜歡的人喜歡,無聊的人覺得看不懂

莊先生就是一個例子,他原本想跟我們一起去看,這樣他才能以此來跟美國同事聊天

結果昨天我讓他先看第一集複習他又差點睡著,所以還是不要浪費錢了

我自己十幾年前第一次看的時候沒什麼看懂

但自從成為therapist後更容易覺察、也經歷過焦慮憂鬱

我現在非常喜歡這部作品

哭點:

第一集是在Bing Bong犧牲自己然後被遺忘消失的那幕

第二集是在Riely從I am a good person變成I am not good enough..

Inside out第一部還是在常見的情緒跟比較有兒童幻想的成分在

第二集Riely開始經歷青春期並”發展”出更多情緒 (他們一直都在,只是晚點出場)

這回到 IFS訓練時學的: 沒有不好/不對/不應該或不必要存在的part

只是在某個時間卡上了一個不那麼適合的part

但即使有很多是我們認為不好的part、想要逃離的part

別忘了"它們"是來保護我的

樂樂在很片頭的時候就說了經歷過第一集她的最大學習就是embrace all the emotions

我很心疼樂樂說

“I don't know how to stop Anxiety. Maybe we can't. Maybe this is what happened when you grow up, you feel less joy.”

一語道破了"長大"的代價

原來"快樂"是有限的,"交換”才能”長大”

多數人表面理解認為理所當然 "長大了,懂得多了,要自我負責"

我們認知自己"應該"承擔,硬撐著

最終苦痛的承載量超越了本體所能接受的範圍

我們覺得不快樂,是因為Joy能出來的時間少了,不是因為有新的情緒(痛苦)產生

擁抱每個真實的自己,但那不代表只留下了best parts

情緒不會決定who we are

最終Riely的自我信念之花的進化超美!!

也大愛sadness跟Joy說的那句"Riely wants you" (有種溫柔又霸氣的感覺)

另外幾個有聯結的部分

1. Anxiety到後來也崩潰了在control pad上面形成一圈暴風,但Joy進到暴風的核心,發現Anxiety凍住而動彈不得,並不是它不願意退出,這回歸到人類面對危機/刺激的本能反應本來就是fight-flight-freeze

2. 當Anxiety累積到無法承受的地步,就很可能會引發panic attack,當恐慌來襲時可能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至喘不過氣、盜汗、腦中定格停止及無法思考、頭暈、視野變模糊直至pass out(斷線)狀態,這有點像是強制關機,一方面是保護個體不受外界侵害,但強制關機也會對個體造成損害。所以請記得在panic attack時,至少要讓自己記得一件事情就是這個狀態是會過去的,可以平時就給自己習慣吸吸吐的口訣,盡量讓自己在恐慌時還在做呼吸的調整(呼吸的調整可以間接改變血液中氧氣濃度在進而幫助平緩心跳及腦內分泌等)

第二集花了很大的篇幅深刻描寫焦慮

另外三個羨慕、尷尬、頹喪我是覺得沒有很帶到或感覺到他們的功用

就只是點出了他們跟焦慮是同一隊的感覺

不過當然這都是青少年很常見顯著的情緒(不誇張我在看時腦中立刻可以應對到自己的青少年個案)

我也會很想再多去了解我的青少年們他們的其他parts

最後是我看到其他文章寫的小彩蛋我認為最有趣的

  1. 我們已經知道Riely製造的回憶水晶球可以是混色的,但其實emotion也都有混色的

    Joy的頭髮是藍色(sadness), Disgust的領巾是紫色(厭惡的背後混合著對未知的害怕), Anger的領帶是黃色(發洩憤怒帶來的快感), Sadness的眼鏡框是紫色

  2. 關於爸爸媽媽的腦內元老情緒都是同一性別

    媽媽都是女的,爸爸都是男的,但Riely是有男有女所以Riely是性別流動者? (我個人是秉持不想那麼多,單純覺得給小朋友看有男有女比較有趣)

  3. 爸爸媽媽的情緒主控都不再是Joy,媽媽是sadness,爸爸是anger (該不會呼應了人老了真的就不能再讓Joy當主控了?)

  4. 爸爸的腦內情緒每次做完反應後都是在看球賽超幽默的(從第一集到現在很貫徹始終)

以上是這次以上是這次Inside Out 2 小心得,歡迎你與我分享你的看法或觀察 :)

Previous
Previous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