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可能經歷過
外在壓力
菜鳥新移民,對新環境感到徬徨不安,因語言而表達困難
想在新起點追尋夢想,卻屢遭挫折被各種困難絆倒
生活與工作難以維持平衡,持續焦慮或拖延症影響表現
與職場同事或生活友人難以維持適當社交及人際關係
與伴侶無法好好溝通,難以維繫親密關係
有親職教養煩惱,包含學業才藝、營養健康、人際交往等
家庭衝突,對象可能是父母、手足、婆媳、親子等
負面的情緒轉化為生理失調反應,看了醫生仍沒有解方
人生轉折事件,如婚姻、育兒、就學就業、車禍、傷病診斷、喪親等,卻沒有時間及空間調適
創傷經驗,時常驚恐並影響身心理及日常生活、社交功能
內在創傷
習慣性否定自己,難以給自己稱讚,總認為自己不夠好
無法阻止心裡的恐懼而逃避,阻擋了負責及成長的機會
羨慕或忌妒他人過著更美好更有成就的人生,對自己的負面樣貌感到陌生及無所適從
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並感到迷惘,每天漫無目標
覺得不被支持及理解,也找不到人傾訴內心的煩惱
想要有人陪伴又想自己待著,想被理解又不想被看穿
感到憂鬱,覺得再也快樂不起來,於無數個夜晚默默掉淚
沒有支持系統及調適技巧,選擇用傷害的方式來表達痛苦
對生活喪失動力及感到麻木,對任何人事物都提不起興致
看不見希望或好的一面,有絕望感甚至有”死亡”的念頭

我擅長處理
憂鬱焦慮
親職教養
親密關係
童年創傷
青少年議題
移民適應議題
喪親及悲傷治療
女性與生產憂鬱
年長者與老年議題
自殺防治與自傷療癒
人際關係與社交恐懼
自信與自我價值提升
學業及工作壓力調節
衝動控制及改善拖延

服務回饋
回想起一開始重度憂鬱時,我完全無法出門,連手放在房間門把上都抖個不停,和嬿安一起工作一段時間,除了探索自我價值及家庭帶給我的影響,也會聊一些輕鬆的話題如動漫,除了定期諮商整理情緒感受,我也搭配服藥,約一年後,我成功克服社交恐懼,完成和朋友出國旅行的目標,還通過面試及兼職並發展自立能力。父母現在比較理解什麼是憂鬱症,能提供我較多的包容與支持,這對我們的關係改善有很大的幫助。
嬿安有點像媽媽又像姊姊,總之是很關心我的人。我的爸爸不是很好的家長,身為長女,我要回應媽媽的期待、應對課業壓力,還要照顧弟弟及承擔經濟責任,這對二十歲的我有點太沉重。因為一些原因,我比其他人晚畢業,當同齡人已經在實現夢想,剩下落後的自己,這讓我很自卑。謝謝嬿安聽我說話,陪我哭泣,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我學會設立適當界線,建立規律及健康的生活作息並留時間給自己,不再只是忙得天昏地暗。我知道我不能控制或改變我的父母,但我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
我是因網路成癮而轉介給嬿安,但在工作過程中,我們討論了更深層的議題,包含我曾目睹的創傷場面、喪親及家庭遺傳的精神疾病。我也曾傷害自己並嘗試自殺,我不善社交,對自己的外表沒有自信,種種原因讓我寧可躲在虛擬的世界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會談,我們在討論減肥及建立運動習慣,由於我一直沒有完成約定,所以我們在會談中直接起起做伏地挺身、開合跳、仰臥起坐等。那是時隔好幾年第一次運動,我氣喘吁吁卻很痛快,不只因為不再需要覆述及空談,運動帶來的多巴胺讓我轉移注意力及改善心情,更重要的是有人陪伴及督促我,明明是一直做得到的事卻好像學到新技能。

關於諮商的注意事項
服務對象 (Service population)
我歡迎來自不同種族,文化,性取向,性別認同,社會階層的服務對象,我相信每個人都擁有獨一無二且無比精彩的生命故事。主要還是端看您想處理的議題是否在我的能力範圍及工作權限內,若是我評估並非恰當的合作,我將提供您適當的轉介。
治療方法(Therapy theories):
我的治療方式是很多元,並非侷限於單一理論,而是從各種evidence-based therapy 如認知行為治療、辯證行為治療、動機式晤談、內在家庭系統、心理動力學等等去選取各種有用的技巧,我也會搭配學習單及各種活動(繪畫、音樂、影片、書籍、運動等)讓治療過程變得更有趣。
會談效果(Effectiveness):
心理諮商通常為長期治療,但我們將於初次會談時討論您對治療的期待、目標並設立治療計畫,並決定時長及會談頻率,每十二次會談(約三個月)會重新檢視治療進度並作調整。也有些案主是想problem-solving解決當前煩惱,這類型案主通常四次(一個月)左右即可結案。
治療關係(Relationship)
我們是平等的合作關係,並非上對下或有權力階級之分,這代表在服務過程中,我們是齊頭並進並一起努力。我時常碰到服務對象對我有誤解,希望我能像老師或神仙直接給答案或解方,因此我必須先釐清及降低這份不現實期待,但我能承諾自己願意用所學能力及資源來協助您。